日期:2016-1-23(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双成药业财务数据疑点重重 主营业务利润率高得离奇
双成药业财务数据疑点重重 主营业务利润率高得离奇
新浪 14:26:46
本刊 王志球
双成药业(11.72, -0.12, -1.01%)(002693)专业从事化学合成多肽药品的研发、生产癫痫病能治愈吗和销售,于2012年8月登陆中小板。但上市以来,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却极为黯淡,截止上周五,股价仍处于严重破发状态,仅为发行价的7.2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孩癫痫能治愈吗,期间中小板指(5780.961, 69.93, 1.22%)数上涨了15%。
是什么原因使公司的表现远逊于市场的整体表现呢?《股市动态分析》周刊发现,业债不佳且部分财务数据疑点重重、发展模式暗藏隐忧等或为其中的重要原因。
主营业务利润率高得离奇
由于多肽类药物研发的技术难度不小,目前国内相应的企业并不多,主要有成都地奥制药、北京世桥生物、海南中和药业、双成药业、扬子江药业、常州四药,以及丽珠集团(38.71, 0.31, 0.81%)等,外资药企如诺华、阿斯利康、默克雪兰诺等也在国内设有工厂生产。正因为如此,各公司的销售毛利率较高,这从上市公司翰宇药业(17.070, 0.52, 3.14%)与双成药业的定期报告可见一斑。
但是,《股市动态分析》周刊发现,若将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横向对比,则可发现其中多有疑点,令人费解。定期报告显示,从2010年至2013年Q2,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74.88%、74.76%、71.35%与65.89%,呈逐步下行态势;同期,行业内竞争对手翰宇药业的销售毛利率为75.83%、76.71%、79.32%、81.08%,这说明了公司与翰宇药业在走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公司向低端发展,而翰宇药业向高端发展,这从公司招股说明书里所披露的医院平均采购价格对比可以印证(参见表1)。
但令人费解的是,公司各年度的主营业务利润率竟然远高于翰宇药业(参见表2)。
当与一位知名私募人士时,该人士的第一反应就是“卖山寨机的能比卖iphone还赚钱?违背行业的客观规律吧”。
而公司方面给予的答复则较为牵强,表示公司治疗癫痫病的医院与翰宇药业虽然同为多肽企业,但品种有所不同,并否认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远远高于翰宇药业。
存在较明显的粉饰净利润嫌疑
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0.04%、9.62%与-3.42%。换言之,在上市前一年,公司业绩增速即放缓,在上市当年就已经变脸,没有体现出任何成长性。对此,公司表示,“一个公司的成长性不单单由净利润增长来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未来发展。公司拥有核心技术、在研品种、研发能力、管理团队,乃至于公司核心价值观等等都能说明公司具有较强的成长性。”显然,这个说法难以令投资者满意。
然而,这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如若公司没有粉饰财报,“挤”出一些利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可能是另一番光景,甚至达不到当时上市的标准。截止2012年底,公司的开发支出为2623.74万元,相比2011年增加了1597.58万元,增幅为155.69%,而2011年的开发支出又比2010年大幅增加。换言之,在这两年间,公司将大量本该用于当期费用化的研发费用资本化了。以2012年为例,当年研发支出中,费用化支出仅235.51万元,占全年研发投入的比例仅为12.85%。很难说这么高比例的研发费用资本化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而公司无形资产在2012年及2013年的变动情况又似乎证明了这种会计处理方式有失妥当。
公告显示,截止2012年底,公司的开发支出为2623.74万元,相比2011年增加了1597.58万元,增幅为155.69%。但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公司通过内部研发形成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期末账面价值的比例为0。公司方面对此的解释是“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公司的报批品种仍在审批过程中,所以公司通过内部研发形成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期末账面价值的比例为0。”
大客户依赖潜藏经营风险
从公司的各年度定期报告来看,公司具有很明显的大客户依赖症。以2012年年报数据为例,前五大客户为公司贡献的营业收入占比高达43.07%,远高于行业内可比公司。其中,第一大客户贡献的营业收入总额为1305.92万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10.14%。同时,应收账款中前五名客户占全部应收款的79.88%。与此同时,应收账款中前五名客户占全部应收款的79.88%。分析人士认为,大客户依赖使得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缺乏弹性,“一损俱损”,潜藏较大的的经营风险。
但公司似乎并不以为然,认为公司产品已经得到市场认可,公司前五大客户也是公司多年合作优质客户,不存在依赖关系,相反有着稳定的客户和市场。
或许由于上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公司已成为不折不扣的机构弃儿。2012年年报显示,全年只有一家券商前往调研;2013年半年报披露出的前十大流通股中亦无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驻足,这在炙手可热的医药行业极为罕见,值得投资者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