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11-23(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1970年领导挨个请她吃“小灶”
1970年5月,刘丽华在北安农场小树林留影。
□文/摄本报记者沐之
知青名片
姓名:刘丽华
年龄:60岁
下乡地点:北安农场
刘丽华今年60岁,1960年,她跟随父母来到大庆。1970年3月,初中毕业的她和同学们以为会被招工,结果一下子全被分到了北安农场下乡。
接到通知后,他们马上准备动身。家里没钱,刘丽华特意去了趟齐齐哈尔,向大舅借了20元钱。临走前幼儿癫痫病的治疗,妈妈用这钱给她原发性癫痫的症状做了一身新棉衣。可是新棉衣对她来说,根本不能抵御寒冷。
1镐刨大头鞋
早春三月,北安农场仍然冰天雪地。可能是因为知青们来得突然,农场甚至连宿舍也没有准备好,只能让知青们癫痫小发作症状住在没有内外墙、四处透风的房子里。房子的地面是用沙子和鹅卵石铺成的,走在上面直硌脚。
这种沙石地面不吸水,每天晚上,女知青们洗完脸,洒在地上的水都会冻成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更严重的情况是,有的女知青把水洒在地上,脱鞋时没注意,结果大头鞋和地上的水冻在了一起。每天早上都有人因为鞋冻在了地上,用手拽不下来,只能用镐刨鞋。
有人说:“听说过刨粪、刨冰的,可没听说过还有刨鞋的,将来说不定能有人把咱们的乐子事拍成电影呢?”
在那个充满寒意的春天,大家互相安慰,互相温暖。
2睡觉戴口罩
刘丽华说,当年那个冷呀,屋子里烧两个铁炉子也不管用。最难熬的是夜里,大伙谁也不敢脱棉衣睡觉。
不仅地面的上的人也容易被冻病。刘丽华每天睡觉前,都戴上口罩,只将眼睛露在外面,结果呼出来的哈气在眼睫毛上结成冰霜。第二天早晨起来,很多人都睁不开眼睛,只能用手心捂住眼睛,让眼睫毛上的冰霜化开,这样才能把眼睛睁开。
3咬牙吃“伤心面”
刘丽华上初中时,得了一次肠炎,连拉带吐在医院住了20多天。妈妈怕她吃粗粮不消化,天天给她送面条和麻花。结果这面条和麻花,让她吃“伤”了。从那以后,只要闻到面条和麻花的味道,她就想吐。
刘丽华没想到的是,在农场食堂,天天早餐是面条,中餐是馒头,晚餐还是面条。一天三顿饭,有两顿吃面条,这可把她难为坏了。
刘丽华本来打算早餐不吃了,中午多买些馒头,把晚餐也带出来,可是食堂是定量销售,每人只能买两个馒头。这两个馒头,就成了她的“救命粮”,因为早晚她从来不去食堂吃面条。
后来,队长听说刘丽华吃面条吃“伤”了,想出个好办法,让她改掉不吃面条的毛病。他告诉队里的其他领导,让她天天挨家去吃“小灶”。一听说让自己去领导家吃小灶,这可把刘丽华乐坏了。她心想,再也不用饿肚子,总算告别了食堂里的面条。
1970年5月初,刘丽华开始到领导家吃“小灶”。结果一去,她才发现,原来家家给她准备的都是面条。炝汤面、打卤面、手擀面——“万变不离面条”。
当着领导的面,刘丽华不敢不吃。她闭着眼睛,硬着头皮吃面条。头一两天,她还是一吃完面条就想吐。渐渐地,她对面条有了“免疫力”,吃完也不再想吐了。
不到半个月,她就彻底改掉了不吃面条的毛病,重新回到食堂,和大家一起吃面条。
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晕”面条了。如今,面条竟然成了她最爱吃的主食。
4冬捕活鱼过大年
1972年春节前,食堂决定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于是,带领大家去湖里打鱼。农场附近的湖泊较多,那里到处都是野生的浅水鱼。
刘丽华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冬捕,一大早,她和50多个知青一起,来到冰面上,听从老师傅们统一指挥。
按照要求,他们在冰面上每隔50米就凿开一个长方形的冰窟窿,连续凿几十个冰窟窿后,将渔网下到冰窟窿里,再用长钩子从下一个冰窟窿将渔网向前拽。最后用拖拉机,将撒到湖底的渔网拖出来。拖拉机拖出的渔网里,全是活蹦乱跳的鱼,足足有几千公斤。
回到食堂,刘丽华和知青们用麻袋装鱼,再把麻袋埋到雪堆里癫痫病会影响寿命吗。这样,他们就可以经常吃冻鱼。当然了,也不能天天都吃鱼,而且每次吃鱼时,鱼汤里还要放入很多白菜和土豆。
浸着鱼香味的白菜和土豆,让大家真正感受到年的味道。